2007年4月23日 星期一

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文:涂絜馨 攝影:劉慶隆+陳慧聿



地址: 高雄縣茄萣鄉民生路226

電話: (07)698-909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2001330PM1800



打鬥是原始人性 傢伙要世代更新

  在遠古時代,人類因為獵到食物後需要有東西切割,於是開始使用一些動物的骨頭,製作成切割用的骨器,這就是武器的開始。

  因為骨器脆弱,所以,聰明的人們漸漸的使用石器以及尖狀器物來切割材,石器雖尖硬,但又卻過於笨重,所以,精益求精的人們在周代漸漸的出現了銅器來取代原來的石器,本來這些刀器主要都是用來當成切割食物的功用,後來漸漸的因為人口眾多,所以開始有了爭執,人們便把原來切割東西的刀具轉而變成攻擊的用具,這也就是武器的由來。



  經過了周代後,中華的武器及文化都經歷了一場浩劫。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暴政下,刀具只有秦始皇的士兵,以及將領可以使用、鍊造,所以武器的進化與保存都面臨了最嚴苛的考驗。直到漢代,武器才又開始漸漸恢復可以使用,就歷史上整體而言,武器的演變嚴然成了一個朝代或是民族是否強盛的重要依據。  



兵器千百種

  走進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就像親自走入了歷史般,因為收集種類齊全,讓人可以很輕易的了解這些朝代中兵器的演變與文化。文化館內的收藏,是郭常喜師傅從二十歲左右就開始蒐集的;且都是屬於中華文化,從原始的骨器開始,一直到現代原住民的兵器皆有,館內約有五千件的收藏品,在展出室展覽的大約有七百多件,每半年會輪流替換一次。



兵器之外的藝術性

  館內除了展出刀子外,還有一般士兵與將領的頭盔、少林寺練武用的水桶以及古代的刑具『枷』,這個『枷』的形狀像兩隻魚,拿起來異常笨重,是古代木製的枷鎖。有趣的是,台語裡用來形容多自找麻煩的『夯枷』的『枷』所指的就是這個刑具。比較奇特的是頭盔的部分,因為比較起來,士兵的頭盔比將領所戴的頭盔華麗、色澤也比較鮮豔,不禁猜測著原因;或許因為當敵人攻打時,士兵的頭盔很明顯的成為了目標,而將領因為要發號司令,所以頭盔上黯淡的顏色比較不易被攻擊吧?!



  在兩層樓的館內,一樓有著日本武士的盔甲與武士刀,二樓則是有許多刀器的收藏品,諸如莫邪劍、干將劍、荊軻次秦王的『魚腸劍』以及臥虎藏龍裡的『青冥劍』在此都看的到,除了郭師傅自己鑄造的刀劍,博物館裡也展示著郭師傅特有的收藏品原住民與台灣傳統宋江陣的刀具,以及上頭刻有九十九隻小獅子與刀上有一條龍的乾隆配刀,樣樣都是非常獨特且具有意義的。



  打鐵這個行業對其他行業來說,是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行業;早期台灣是以務農為生的,所以鐵匠的工作主要以製作農具為主,如果沒有打鐵匠把製作農器

,則有許多人是無法工作的。也許是這樣的影響,郭師傅始終對文化的傳承有一鼓使命感,因而在高雄茄定鄉創立了這個文化館,提供了一個了解武器文化的地方。




















圖說:藝術文物館二樓的展示櫃。館內收藏約五千多件物品,在二樓展示的大約有七百多件,每半年替換一次。



圖說:少林寺練武用的水桶。底端是尖的形狀,為了讓練武的僧侶在提水的途中無法停下來休息而設計的。



圖說:乾隆配刀(小)。刀鞘上頭有著九十九隻獅子,外皮則是鮫魚皮製成,摸起來觸感光滑細緻。

 

圖說:乾隆配刀(大)。刀背上有著一條龍,龍為古代時皇帝身分的印記,且皇帝用的龍爪有五爪,龍為天子為身分的印記。












圖說:枷。古代犯人移監時帶的刑具,木頭製成雙魚的樣子,造型非常特殊,但重量卻不輕。


       











圖說:將領的盔甲與士兵使的盔甲。將領用的顏色較深,花樣及顏色不如士兵的多且花俏。










(正面)+(背面)+(凹槽)

圖說:原住民的傳統刀具,是郭師傅長期以酒博感情向原住民酋長情商後購得的。樣貌非常奇特,刀鞘外觀是蛇圖騰,凸出來的木頭處設計,一直是眾多困惑多時的問題,聽郭師傅說,這是因為山上多蛇蠍,刀裡夾縫裡是放藥的地方,取用方便。










圖說:夜光碑,黑暗之中會持久發亮,收藏品。